写在我国“双碳”目标提出3周年之际
清洁电力装机规模实现年增长100万千瓦,世界级一体化新石化基地全面投入商业运营,CCUS项目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00万吨……缓缓展开中国石油阔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画卷,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年来,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不断加快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步伐,持续优化调整顶层设计和业务布局,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统筹推进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和能源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唱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歌”。
新担当——
牢记“国之大者”,夯实能源安全根基,奏响能源保供的绿色协奏曲
3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双碳”目标,集团公司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推动顶层设计优化完善,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的五大战略,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全面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围绕三步走总体部署,中国石油以改革为抓手,将新能源新材料纳入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优势力量向绿色低碳领域进军。集团公司先后成立上海、深圳、迪拜、日本4家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持续发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攻关。上游业务16家油气田企业全部成立新能源事业部,专人专班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
加快发展天然气,清洁资源“气”势磅礴。3年来,中国石油进一步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多渠道引进国外天然气,构筑起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从202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首破1亿吨、首次实现“气超油”,到2022年达到1453亿立方米,在油气产量当量中的占比进一步跃升,达到52.4%,中国石油天然气上游业务立足当好清洁能源保供“顶梁柱”,稳固转型发展的“压舱石”。
提速发展新能源,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中国石油全面推进风光发电、地热清洁供暖制冷和氢能业务发展,初步形成以“六大基地”和“五大工程”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加快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油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标煤/年,逐渐成为能源保供的绿色生力军。
从多打“清洁粮”,到快打“新粮食”,中国石油向综合性能源服务商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新突破——
锚定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年来,中国石油锚定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在上游领域全面推进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加快推进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统筹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增绿,走出一条具有石油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锚定绿色转型,加快炼化转型升级。从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锚定打造“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到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实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再到致力于建设我国炼化企业“减油增化”“绿色低碳”示范工程的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炼化业务领域系列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折射出中国石油转型发展的绿色底色。
升级油品,呵护洁净蓝天。多年来,中国石油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成品油质量提档升级。2021年
京Ⅵ_B油品标准发布后,中国石油率先实现油品升级,上市时间比新标准全面推行的12月1日提前3个月,为“绿色冬奥”贡献了石油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3年来,中国石油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保优先”理念,统筹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增绿,打出一套绿色发展“组合拳”。
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大打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积极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环境检测与保护关键技术,到炼化能量系统优化升级与推广应用,再到打造“天然气+”产业集群,中国石油上中下游全面推进全环节清洁生产和用能替代,积极探索“双碳”目标的多路径实现方案。
由清洁化到无害化,建设绿色矿山。从嬉戏在长庆油田苏里格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的蓑羽鹤,到耸立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千年胡杨,再到繁衍生息于独山子石化厂区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腹沙鸡……中国石油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为“绿”避让,打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园式工厂,为美丽中国赋能添彩。
既是采油人,也是种树人。3年来,集团公司持续加大对绿化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碳中和林建设,创新绿化工作开展模式,让“石油绿”扮靓美丽中国。截至今年4月,中国石油开展的“我为碳中和种棵树”活动上线仅1年,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吸引超过100万人次参与,募集资金3142万元,社会公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从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到新疆油田准噶尔碳中和林……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油绿地总面积达3.14亿平方米,绿地率为23.49%,为绿化中国贡献石油力量。
新作为——
强化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拓展能源合作绿色“朋友圈”,打造现代化发展新高地
3年来,中国石油响应总书记号召,深入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同时加快发展CCUS等负碳产业,打造具有石油特色的绿色低碳战略科技力量,全力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2021年8月,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套乙烷制乙烯项目先后成功投产,其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入选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示范工程。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石油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花开并蒂”——勘探开发研究院制备氢气助力点燃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宝石机械研制的中国石油首套1200立方米碱性水制氢电解槽顺利下线。
赋能“碳捕手”,做强负碳产业。中国石油加快推进以松辽盆地300万吨CCUS重大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四大六小”CCUS产业布局。2022年,中国石油CCUS专项工程二氧化碳注入量超100万吨。截至2022年底,累计埋存二氧化碳超550万吨,规模保持国内领先,相当于植树5000万棵,累计增油130万吨,引领我国CCUS技术在驱油利用领域迈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借势而为,加快探索新能源新事业发展新模式。今年5月,长庆油田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联合打造的宁夏300万吨CCUS示范项目全面开工。这是全球首次实现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之间的绿色减碳合作,也是中国石油加快CCUS与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例证。从立足产业协同一体化基础,携手中国石化、上汽集团、宁德时代等公司发力新能源换电市场,扩大新能源发展“朋友圈”,到创新发挥资本优势,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拓展新能源发展新业态,中国石油新能源发展的模式更灵活、动能更强劲。
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发力绿色金融。从平台建设层面,中国石油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平台,成立昆仑资本有限公司,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合资创建中国首家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天津),积极参与和支持全国碳市场交易活动,累计采购碳排放配额600万吨,成为第一个履约期内率先圆满完成交易履约任务的国有大型集团。
加强全球合作,为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石油充分发挥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在中国唯一成员企业的作用,牵头成立了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与OGCI气候投资公司和海南自贸区开放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支气候投资基金——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展现中国能源企业携手国际伙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阔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油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建设能源强国、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